5月8日,镇平县30名玉雕新秀赴河北美院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当前,非遗的保护主要是传承,只有不断的提高传承水平,才能增强非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5月8日,镇平县30名玉雕新秀赴河北美院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在9号上午河北美院举行的盛大开班仪式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领导出席并讲话,研培班学员与河北美院师生现场举行了结对子仪式,并合影留念。
经过严格选拔,择优推荐,此次研培共录取镇平县玉雕新秀30名。部分学员在玉雕领域已经摸爬滚打20多年,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5岁,是一支专业过硬、素质过强、有追求、有梦想的年轻力量。
石雕研培班学员杨明政告诉记者:“从我开始做玉雕到现在,算起来也有十四五年了,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概念性不是很强,通过参加研培班,聆听专家教授们对非遗专题性的讲解,对非遗传承和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作为一名手艺人,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对它进行传承和保护,让它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富有魅力,光照后人。”
本次培训班师资根据培训目标和任务,特聘请在全国有影响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教授、工艺美术大师、行业名人和产品设计教师等担任。
在为期1个月的培训时间里,将围绕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相关知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想、雕塑雕刻艺术造型语言与创作表现等设置培训课程和内容,采取集中授课、分组交流研讨、非遗传承工坊考察、传承人经验分享等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学习,有针对性的指导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
石雕研培班学员姜静说:“虽然课程才进行不到一半,但收获已经很多,非遗它不仅仅是保护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走进了新时代。就玉雕来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在实践中边学边探索,才能创造性的对玉石雕刻这门传统技艺进行发扬光大。同时,我也感觉非遗知识的学习和项目的保护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此次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着眼于“强基础、拓眼界”,旨在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促进就业增收。该计划对于推动相关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镇平县玉雕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孙国双表示:“这次我带学员到河北美院参加国家三部委的非遗研培,目的是让学员长技能、增学养。通过研培活动,进一步探索产校融合方向,增进行业人才与院校人才的交融互动,为镇平玉雕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探索空间。”
记者了解到,此次研培班学员通过非遗研培,综合考核合格将被录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库”,并由河北美术学院颁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培训班结业证书。